"梵谷,你為什麼要畫這些花?" "妳不覺得它們很美嗎?" "這些花是很美, 毫無疑問,比你畫的要美多了" "也許妳是對的, 但這些花會凋零枯萎, 而我的會永遠存在"。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威廉達佛飾演)在人生最後的歲月中到底是以何種心情與精神狀態 生活著,這部電影以獨特視角帶著觀眾進入畫家的精神世界之中。 我很喜歡導演(Julian Schnabel)在這部電影中以大量意識流的手法讓觀眾以最純粹的方 式體會梵谷感知這世界的眼光。 沒有過多對白,也沒有過分凸顯梵谷在人生最後幾年的窮困潦倒悲慘生活,更多的是讓觀 眾去感受梵谷身為畫家,也身為人,是如何全然的熱切深愛著身邊的自然萬物,並以之注 入於自己的創作與生命中。 電影的前半部,我們隨著鏡頭與鋼琴聲跟著畫家的身影。 看著梵谷在深藍色蒼穹下躺在田地中,以泥塊塗抹於臉上感受到大地生命力而露出的微笑 。 看著梵谷踏上山嶺,遙望落日餘暉揮灑田野時,那敬畏的神情充滿臉龐。 隨著梵谷在 田野中漫步,感受麥稈隨微風輕拂於身邊的飄渺。 不得不說,威廉達佛在這部中表現這種獨白意識流的演技好厲害。 我尤其喜歡導演將鏡頭時不時以畫家的眼睛看出去的角度做第一人稱視角呈現。 電影中梵谷看出去的畫面總有一部分是模糊不清的,一開始我還不明白這種半模糊半清晰 的用意,後來看到中間終於知道原來這種拍攝手法類似於人眼在聚焦時,聚焦之外的周圍 景物會呈現出的那種模糊狀態。 導演以這種方式讓觀眾隨著梵谷的眼睛聚焦於他所專注的事物,因此才會出現許多當梵谷 突然抬頭時,身邊的麥田景色突然變得模糊起來,而天空卻是清晰,這樣的畫面。 電影中間到後半部則快速帶過與畫家高更(奧斯卡以薩克飾演)之間從彼此友好到最後對 於繪畫理念決裂的衝突(著名的切耳事件),自己身心狀況越發糟糕住進療養院的過程,以 及最後的自殺(電影中似乎是被兩個年輕人意外開槍射擊) 上述的事件都沒有以很狗血誇張的方式演出來,甚至只是淡淡的以口述短暫帶過。 但欣慰的是,在這些短暫片段中,導演卻沒有忘記將梵谷與弟弟西奧至始至終真摯的親情 刻劃出來,電影中那些短暫穿插與弟弟相互依偎的片段非常感人。 總體來說,如果對這部電影是抱持著想看到梵谷生平總總重要事件為重點的觀眾而言,會 很失望,甚至覺得無聊。 片中連梵谷如何創造出如星空、向日葵等我們耳熟能詳著名畫 作的過程也完全沒有去琢磨與呈現。 但我覺得這樣反而很好,我因此更加聚焦於畫家身上。看到了在那個1880年代,有個沒沒 無聞的年輕荷蘭畫家,即便作品不被當代世人所認可,卻依然如宗教般,將繪畫當成上帝 賦予自身唯一的使命,背著畫架與畫具,步行穿梭於法國的鄉村與都市中,一貧如洗,依 然痴狂於將眼前所見的無數美麗景致,以畫筆與顏料塗抹為自己的創作,揮灑成自己的生 命。 滿分十分的話,這部我給8分。 觀看平台: MyVide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lub.com.tw), 來自: 101.8.42.13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club.com.tw/movie/M.1713413469.A.2FD
ya700 : 在戲院看暈到爆 04/18 23:34
Yancy0727 : 我想也是XD 我自己用電腦看都覺得好暈 04/19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