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說的我全都記得,屬於你我的告別式 人生總是世事難料,有些驚喜來得突然,有些傷悲也突如其來,甚至讓人難以承受。沒有 人生活總能順遂,一些遭遇可能迫使讓人想逃避,也讓我們不得不一夜長大。 其中人有悲歡離合,在遇到家人或重要之人的離世和離開,往往是最讓人苦悶之事,並隨 著年紀增長後,這樣的離別似乎只會越來越多,往後的人生有個認識或曾經一起笑的人從 此缺席,那被留下的人又該如何是好? 《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探討青少年面對生死離別的議題。學生賴健祐最好的朋友釘 仔跳海了,但他卻看見釘仔好端端在他面前跟他比手語,賴健祐無法理解釘仔為什麼跟著 他?為什麼不說話?是不是鬼?他只知道因為只有他看得見,他被其他人當成神經病。但 越來越了解釘仔的事,賴健祐也在想釘仔是不是有什麼事想告訴他? 《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是什麼電影: 2011年日本動畫《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名。》(簡稱:未聞花名),以五位青梅 竹馬在童年發生朋友死去的憾事,而在多年後重聚,主角仁太因為當時的打擊而避不出戶 ,但很奇特的是只有他看見當時意外死去芽衣子的幽靈。 除了描繪對於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外,不同朋友在面對與死者告別的想法,和彼此之間的關 係,都讓這部動畫受到許多人討論與熱議。動畫片尾曲也是重新翻唱於日本女子團體ZONE ,在2001年的經典歌曲《secret base~君がくれたもの~》,也有著濃厚的復古風情。 在這個與死者道別,甚至當過去認識的好友與親人從此退出舞台,難免有著讓人感傷與不 捨。而有時候被留下來的人,該如何排解這個熟識的身影不在的事實,也是一種在持續往 前人生的練習題,而且是完全無法習慣的越來越沉重的作業。2020年,知名華語歌手萬芳 歌曲《阿峰今天沒有來》歌詞唱到「阿峰再也不會來,我們如何,承受誰的離開?」歌曲 敘述著,或許一開始的見面,我們就學著如何道別彼此的離開,分手需要練習,尤其當另 一個人謝幕下台。 與死者告別的議題一直以來都沉重,隨著年紀變大可能越來越接觸到這樣的議題,但有些 人卻因為一些憾事,而提早學著面對生活中那熟悉身影的消逝。《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 》描繪著青少年第一次從出生時面對到重要人的死亡,探討著青少年的心境那些往往被忽 略的心理變化。釘仔跳海生死未卜的事情,讓賴健祐在意,但釘仔人卻不斷的出現在自己 身邊,並用手語述說他的心事,這讓賴健祐很不能適應,但也喜歡自己的好友一直在自己 身邊。 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賴健祐好像開始看見自己不了解的釘仔,包含釘仔跟誰說過的秘密 、與釘仔的家庭、甚至釘仔跳海的原因。越來越知道這些事情,都讓賴健祐害怕釘仔某天 突然消失。而他也越來越想知道釘仔為何用手語跟他比劃出那句:「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 禮」,背後的原因。 《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分析與延伸: 《為我辦一場西式喪禮》電影改編游善鈞編寫的同名小說,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賴健祐面 對釘仔離世與只有自己所看得見的釘仔。這部小說改編劇本,也獲得第 43 屆優良電影劇 本獎首獎。與原作小說不同,電影加入了許多寓意的畫面與圖像,補足與文字不同的想像 和更多的想像空間,其中不同於原作定義的「同志」電影的表現,反而更著重在一個親密 身邊人的離開,作為一個還沒成熟的孩子,該如何看待死亡這點。 衛福部在2024年,公布2023年最新國人十大死因,其中青少年自殺死亡率有逐年攀升的趨 勢,雖然這個趨勢有逐步趨緩,但從2017年到2024年,青少年自殺率還是上升了3%。 這其中跟手機與網路的普及有關係,各種焦慮與比較,甚至社群媒體的使用,有時候造成 的壓力與過曝,世界並不如你想像那樣,對於不知如何適應壓力和情緒出口,很容易讓青 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問題,甚至如果只將青少年心理問題丟於政府和學校,所得到的幫助 其實是有限的,而最主要的還是對於當遇到低潮、憂鬱等問題,青少年本身要懂得尋求幫 助,或自我調適。 「我要讓他們後悔一輩子。」在青少年自殺之中,有很多狀況是一種報復心理,而根據輔 導人員表示,這樣的狀況其實更能顯示出青少年除了偏激的手段之外,以他目前年紀和想 法無法應付自身的狀況。 有時候許多自殺的人外表與作息是看不出來的,就像憂鬱症患者,有時候狀況並不會顯現 在外在上,往往很多自殺心理是累積出來的,甚至急於找尋一種「解脫」,並認為自身毫 無價值,故用極端的方式讓人後悔,是一種最後的手段。 而《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則是回到在逝去之後,被留下來的人。在同樣也是未成年或 年輕人間,但在自身生活中或陪伴裡突然缺席的人,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狀況不亞於自殺 者。通常在自殺者解脫之後,往往接著出問題的就是在乎自殺者的人。在敏感的年紀,不 只有青少年會詢問「為什麼?」有時候家人、另一半也有這樣的疑問,甚至自責自我沒有 提早發現,但有時候自殺並不是單方問題,甚至不是雙方,而是更多面向的心理層面的爆 發,故在最糟糕的事情已經發生,怎麼讓自己不要陷入自責漩渦中,也是一件需要調適和 學習之事。 《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值得一看嗎: 賴健祐看見死去的好友釘仔,這是真的見鬼?還是只是一種為了環節自我傷痛的機制作用 ?這點在《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電影裡我覺得很有趣的一環,對於釘仔、健祐、甚至 兩人的學長三人之間,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奇怪氛圍,但我覺得電影好在沒有了當地說穿一 切的關係,並將重點放在賴健祐對於釘仔各種想法和去做的事,包含去了釘仔的家,都可 以展現出賴健祐其實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消化釘仔不在的事實。 只有我看得見釘仔,這像是賴健祐自我對於這位好友的獨佔性,只有我了解他、因為跟他 最好的人是我,故在《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電影中賴健祐所見到釘仔用手語要求他做 的每件事,是賴健祐當下看見才知道,還是那些語言早就刻在他心裡? 例如:賴健祐其實早就知道釘仔的那些事,但這些事情越是知道,是否就代表他越可以明 白釘仔自殺的原因。那是不是不知道會比較好,這樣他知道的那個釘仔就永遠留下來,不 會消失。 當然也有可能賴健祐真的見了釘仔的鬼魂,而逐步看見他所不知道好友的另一面,透過釘 仔鬼魂的牽引,到最後才理解他的好朋友釘仔,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自己對於釘仔的感 覺又是怎麼一回事。 不過以鬼魂和心理兩種解讀,我會傾向於賴健祐在心裡建構出他的釘仔,那些釘仔想做和 最想要的事,他早就清楚知道,故當他看見意外現場的第一瞬間,釘仔對他表示的是:「 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從不知道釘仔在幹麼,到我現在看得懂釘仔任何事,到最後超 出我理解的事,電影中的賴健祐可能靠著自己去消化他的好友的離世。 在《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不清楚是刻意安排,還是故是只著墨在賴健祐身上,在電影 裡不斷看到在青少年之外失職的大人,與對於孩子心理忽略的情感。如同輔導老師與賴健 祐的溝通無果,是一個有意思的部分,青少年不想說出自己對於重要的人其實有著羞澀的 情感,不管是友情還是愛,而他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接收自己失去對方的現實,在那一刻不 只是接受,賴健祐在這裡跟因釘仔自責的自己做出和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QXv38fRpHc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lub.com.tw), 來自: 111.243.68.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club.com.tw/movie/M.1730357444.A.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