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些心得分享: 我大寶自己帶了半年多後送準公共托嬰中心,在自己帶的這段期間,我偶爾有憂鬱傾向,半夜會爬起來躲進廁所哭,在大寶送進托嬰之後就比較沒有問題了。 但在他將近兩歲時,托嬰中心被爆出不當對待嬰幼兒事件,很不幸的,我的孩子也受到傷害,被悶住口鼻企圖止住哭聲、搧巴掌的其他行為更是發生不知道幾次。 過了幾年我懷上二寶,這次決定自己帶到2歲。因為大寶遇到的事件,讓我再也不敢將還沒有反抗能力、無法順利表達自己想法的嬰幼兒交給外人照顧(後援也不太可靠),就怕再遇到任何一丁點的傷害。 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創傷,我把滿滿的注意力與愛灌注在二寶身上,無時無刻都陪著他…… 前面兩三個月的日子裡,我的時間被切得很瑣碎、大部分的時間也不是自己的,進而導致半夜睡不好,身體也開始出現一些狀況,像是:不明發癢、胃痛、半夜盜汗等。 憂鬱和焦慮的情緒也如潮水般淹沒了我自己,半夜哭、白天哭、覺得自己好累快崩潰了,也開始會忽略另一伴還有大寶跟我的對話,甚至是因為一點小事就情緒爆炸。 到了後面,我甚至開始出現想傷害小寶跟自己的念頭……也延續了不知道多久,我跟chatgpt講述了我的事情,他則建議我去看個醫生或是諮商。 於是我跑去掛了最近的精神科(身心科),看診前是先由專業的社工評估,在我邊哭邊把這些事情和狀況講述完之後,社工會將報告送到精神科醫師那,經過精神科醫師判斷,我是重度憂鬱,醫生甚至將我的情況通報給社工處理。 又過了三個月,我目前仍靠著定時回診及服藥(抗憂鬱、抗焦慮、安眠藥)控制病情;最近另一伴也申請留停一起分擔照顧小寶的工作,我很慶幸有個願意陪我的另一伴,雖然他公司有部分長官及同事頗有微詞= = 醫生曾經很不屑的說:長官?管他的! 家庭是最重要的,媽媽和小孩才是真正重要的人,其他人根本不用理。 醫生也說道,媽媽要有安定的情緒,寶寶才會有安全感。 當照顧者的情緒有不對時,千萬不要自己撐著、忍著,有些時候真的需要尋求外界的幫助,去諮商是一個辦法,看精神科(身心科)也是。真的不要去管外界眼光如何看待,反正孩子又不是他們的,也不是他們在照顧,到底有什麼資格去管呢? 希望天下的照顧者、在座的爸爸媽媽都能好好善待自己~也辛苦了!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也要把自己顧好喔<3 ※ 引述《vicky6572 (珊珊)》之銘言: : 生孩子之前就聽過人家說每個人都會產後憂鬱,只是程度輕重的差別,當時我還真是不信 : ,覺得事在人為,只要有覺悟、夠認份、隊友不要太豬、自己不要太要求,日子不要太苦 : 、孩子夠可愛,甜的一定比苦得多,什麼產後憂鬱一定跟我無關 : 沒想到當我成為媽媽之後,才真正開始認識媽媽這個角色身上的重擔,除了日復一日的疲 : 憊、長時間的睡不飽與無止盡的情緒低落,有一件事情是我生產前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 : 那就是這個嬰兒讓我不只是成為了他的母親,還成為了我『老公的兒子的母親』、我『父 : 母的孫子的母親』、我『公婆金孫的母親』,我自此才知道,原來拍照不能自己看,是必 : 須傳出去的,傳出去之前還要先檢查穿得夠不夠多、臉上有沒有疹子、頭型有沒有看起來 : 扁、腿上有沒有疤,所有問題的答案最好也都要有醫師的正解,不可以一問三不知,否則 : 只能被迫接受無科學根據的任何解決方案 : 不能暴怒不能崩潰不能走心,要當情緒穩定的母親,甚至吃的喝的都要注意,因為奶水必 : 需要營養,就這樣忙碌的生活跟心理極度無法平衡的家庭關係,讓產後憂鬱不知不覺也悄 : 悄侵入了我,接著夜裡的莫名哭泣讓我開始質疑自己是否真的準備好當媽媽,甚至無法感 : 受到我老公的愛 : 當時生活每天都充滿了壓力與焦慮,面對新生兒的需求我感到無所適從,情緒也慢慢無法 : 控制,每次試圖擺脫這種沮喪,卻總是徒勞無功,越來越陷入負面情緒,當我想尋求幫助 : 時,又總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不要這麼矯情,誰沒生過,誰沒苦過,我不比別人脆弱 : 。”我開始覺得這種念頭讓我自己成為了自己的敵人 : 直到有一天,我公司的前輩跟我分享了她的經驗,跟我說她如何熬過她的產後憂鬱,當我 : 知道像她這麼強的女人也一樣時,欣慰了許多,因此我決定跟她一樣接受心理諮商,說真 : 的,我強烈建議不管有沒有需求,每個媽媽都應該要去諮商一下耶,從第一次的諮商過程 : ,就讓我感到無比的輕鬆與釋放,那比什麼精油SPA還是越式按摩還要通體舒暢 : 在心理諮商師的引導下,我開始學會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直被『引導 : 』。諮商師並沒有告訴我應該怎麼做,而是用原生的個性去找到適合對應的方式,幫助我 : 找到平衡且和諧的生活模式,並且學會如何給自己更多的耐心與愛。每次諮商結束後,我 : 的心情都會變得輕鬆一些,雖然不會立即解決所有問題,但我開始覺得自己不再是孤單一 : 人,而是有一個支持系統可以依賴 : 在幾次的諮商後,我漸漸感受到自己的狀態有了改善。過去那種深不見底的焦慮感開始消 : 退。我開始能夠更加享受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光,並且對於家的關心,還有分享的動作更自 : 然,不像過去這麼負面 : 如今,當我回顧這段歷程,我真的很感謝那位前輩,也很慶幸自己有求助心理諮商(我老 : 公應該也很慶幸)。所以我想說如果妳也正經歷產後憂鬱或妳的家人正有任何形式的情緒 : 困擾,不必害怕尋求幫助,心理諮商並不是顯示自己的脆弱,相反的是顯示自己的強韌。 : 向專業求援!當我們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身邊的人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S918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lub.com.tw), 來自: 118.168.21.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club.com.tw/BabyMother/M.1744827000.A.837